要说现在最火的编程语言,你可能会想到Python、Java这些听起来就挺专业的名字,但其实啊配资官网,真正被最多人用的“编程语言”是Excel。
全世界大概有12亿人天天跟它打交道,这数字可比其他编程语言的用户多太多了。
可能有人会说:“Excel不就是个做表格的吗?怎么能算编程语言呢?”其实啊,Excel早就具备编程能力了。
特别是有了LAMBDA函数之后,它已经达到了“图灵完备”的标准——简单说就是能完成各种复杂计算逻辑。
不过我们普通人用Excel,很少会用到这么专业的功能,大多时候就是填填数据、用用求和函数、画个图表啥的,靠这些简单操作帮着做决策,这才是Excel最接地气的地方。
说起来,电子表格这东西的诞生,最早是因为一个学生嫌麻烦。
1977年,哈佛有个叫丹尼尔・布里克林的学生,天天手动填各种报表,算得头都大了,就跟别人合伙搞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子表格软件VisiCalc。这东西一出来就成了Apple II电脑的“王牌应用”,直接让个人电脑从玩具变成了正经的商业工具。
后来这行就卷起来了。1980年出了个SuperCalc,1982年微软也搞了个Multiplan,但都没撼动VisiCalc的地位。同年,有个叫Mitchell Kapor的人押了个大注,针对IBM PC推出了Lotus1-2-3,结果火得一塌糊涂,成了IBM兼容机和MS-DOS系统上的必备软件,那时候Lotus公司风头甚至盖过了微软。
不过真正笑到最后的还是微软。1984年,微软偷偷摸摸研发Excel,当时定了两个关键方向:一个是“智能重新计算”,就是改了一个格子,只重新算受影响的部分,不用整个表格重算;另一个是盯着图形界面(GUI)做开发。
1985年先出了Mac版,1987年又出了Windows版,到1988年销量就超过了Lotus1-2-3,成了行业老大。现在看,当时押注图形界面真是太有远见了,毕竟谁不爱用鼠标点点拖拖,比输命令行方便多了。
把Excel变成真正的企业级开发语言
现在国内也有不少基于Excel思路的升级产品,比如一些叫“云表”的无代码平台,相当于给企业用的“超级 Excel”。它把Excel的操作习惯和企业需要的复杂系统功能结合起来,不用写代码就能搭出专业系统。
举个例子,有个做汽车零部件的供应商,以前管订单全靠Excel表来回传,订单改一下就得手动改库存、改生产计划,经常出错。
后来用了这种无代码平台,直接在类似Excel的界面里拖拖拽拽,就搭出了一套订单管理系统:客户下单后,系统自动关联库存数据,库存不够了会提醒采购;生产进度能实时更新到订单里,客户还能自己查进度;想加个新功能,比如统计不同地区的订单量,直接在表格里加个公式配置一下就行,根本不用找程序员。
它的底层逻辑彻底颠覆了传统开发范式。它把“编程”从技术层面拉回业务本质,让业务人员直接描述“需要什么结果”,而非纠结“如何实现”。
更绝的是它支持百万级数据秒级计算,还能自动生成APP,真正实现了“一份表格走天下”。
小结
说到底,Excel能成“最流行的编程语言”,核心就是把编程的门槛降到了几乎没有——哪怕你不会写代码,只要会填表格、用公式,就能搞定不少事。
而国内这些升级平台呢,相当于把这种“表格编程”的能力再拔高一层配资官网,让它能应付企业级的复杂需求。说不定再过几年,我们普通人靠表格搭系统,会跟现在用Excel做报表一样普遍呢。
鼎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